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总站 > 有机产品认证 >
有机食品认证做有机农业,要先找短板和“死穴”! 有机产品认证多少钱 有机食品认证价格 发布时间: 2012-03-23 21:42 点击:
有机食品认证做有机农业,要先找短板和“死穴”! 有机产品认证多少钱 有机食品认证价格
很少有一个产业同时面对如此多的变化和问题。经过20余年发展,中国有机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能否认,中国有机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机产业的队伍也在不断的扩大,各种有机农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有的人都要做有机农业,然而大部分人却在问一个问题:有机农业,到底该怎么做?
 
几乎国内所有的生态有机农业从业者都在抱怨政策不给力。的确,过去的几十年的中国农业发展可以称之为数量农业导向,在物资贫乏的年代,首先考虑的不是产品品质,而是能否有足够的食物生产供应。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发展数量农业恐怕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选择。
然而,政策导向只是外部环境,把发展缓慢的原因归结到政策不给力只能算一种托词,中国生态有机农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身的进步。
而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缓慢,可能在于自身存在不少问题。
有机农业发展路线选择错误。目前我们总结了四种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的路线,而这些路线或多或少的有着自身的缺陷。
 
 
1单纯的复古自然主义
崇尚全自然主义,从古代农耕技术中寻找解决现代问题的办法,以自然的名义拒绝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俨然成为一种时尚。这些流派注重自然和环境,忽略或忽视生产力的提高,更有甚者在生产中引入玄学。低产出、高成本、靠天吃饭成了这些农场的标签。
 
这类农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无可厚非,也是部分人群选择的心灵归所,但是对于中国目前的生态有机农业以普及化生产为目的而言,低生产力的复古自然主义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安全农产品,恢复生态环境的需求。
 
其实,即使在复古自然农法的农场里,只要认真了解中国古代农耕技术,例如“粪田法”、“轮作法”、“趋避法”等等,再结合现代的手段和工具可以做得很好。
 
2一招平天下
生物菌肥、酵素、生物农药等等单一产品或技术,在国内生态有机农业的圈子里普遍流行,这些技术产品对于一些缺乏技术的农场颇有吸引力。
 
然而在实际施用中,由于农业生产的复杂多变以及我国地大物博的现状,单一产品或技术无法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众多问题。水土不符现象严重。即使能有效地解决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也无法保证全面提高产量和品质。
 
3打补丁
在多年来化学农业为主的教育科研和推广体制下,发展有机农业很难摆脱惯性思维的引导,提出各种有机农业解决方案仍以常规农业原有框架体系为蓝本。
 
从模式的角度看,国内大多数生态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基本上属于化学农业模式的改良版,仅仅是把原来模式中的投入物由化学物质改为环境友好的生物物质,其核心就是“换”和“打补丁”。
 
依托化学技术和产品的常规农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较高生产力的产业模式,其效率和效果与其关联的技术和投入物效能密切相关,在替代技术和产品效能不能达到同等水平的情况下,必然出现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的局面。
 
4只讲情怀不管实际
说起有机农业,可能绕不过情怀两字。很多新农人受制于成本过高、市场接受度过低的现实,用情怀推销产品,甚至将情怀作为唯一的销售手段。
 
 
 
很多时候,情怀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然而在营销过程中,情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激情和热情不能代替科学,那些情怀故事不能成为消费者为落后的生产力买单的理由。
 
中国有机农业的短板
 
1土壤
我们开始重视土壤的生态改良和利用,但是在理念上仍未脱出传统常规农业的窠臼。绝大多数的有机农业生产者只知肥力而不知地力(指土壤持续产生矿质养分和其它养分的能力)。
 
过去,限于对科学的认识,不可能了解地力的本质,更多的是表现了古人对现象和结果的观察和总结。有些农场模仿式沿袭了古代的做法,比较极端的甚至不耕作、不施肥,顺天自然。
 
自然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低生产力模型,古代的土壤培肥方法有着科学的局限性,只有科学地培养地力才是解放土壤生产力的有效方法。
 
 
2肥料
从可持续的土壤地力角度看,使用腐熟的有机肥至少是舍本逐末,但是目前的有机农业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几乎是唯一的选择,目标是直接为作物提供有机养分,不但施用的成本远高于化肥,而且对于增强土壤微生物的繁殖能力,提高地力的作用非常有限。
 
中国的有机生产者对产量很看重。为达到与使用化肥同等的效果,有机肥的投入量至少是化肥的5倍,这和国际上主导的定期休耕、恢复地力的逻辑根本上反拧;规模生产也意味着更多的工业化“烙印”,这与充满田园气息的有机生产方式相悖。
 
此外,无论是堆肥还是商品有机肥,如果其原料来源于常规的畜禽养殖,其抗生素和重金属残留仍然是个严重的问题。
 
最理想的肥料来源是生产体系的自循环,但是国内的生态有机农场的循环大多有名无实,根本原因是配套的循环技术落后,循环效能与生产实际需求严重脱节,难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循环。
 
3病虫害
有机行业内最普遍的做法是用生物农药加物理方法替代化学农药,虽然减少了环境损害,但其成本高、见效慢、效果差,综合效能远远低于化学农药,寻找更有效、更低成本的替代物和替代技术成为从业者追逐的目标。
 
但是,这种方式仍是以毒杀为目的,属于后端治理的方法。百年来,农业的人虫大战从未停止,而人类也从未真正胜利过。
 
发展生物多样性,利用自然界生物链关系平衡生态,实现对病虫害的前端治理,是有机农业的最佳选择。但是由于理论上的不确定性、实施生物多样性是否能够平衡生态与生产,以及大面积实施的真实效果,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4有机生产者本身
中国有机食品协会提供的材料显示:大部分新进入企业只浅层次地认为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而对于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定位、产品营销等并不了解。
 
更多的人可能对有机种植根本都不了解,对有机的技术、要求等不熟悉,只是盲目的开始从事有机。
 
不可否认,生态有机农业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机会,然而要想真正实现长足发展,我们必须要找到中国生态有机农业的短板或者“死穴”,只有解决了这些最根本的问题,有机发展才有可能。
 
解决方案
 
1师出有名
观念更新和理论体系的完善是首要任务。必须全面认识生态有机农业,树立系统论的思想,在集合常规农业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土壤学、生态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环境保护、循环理论等学科的创新研究和应用,形成全新的有机农业科学理论体系。
 
笔者很赞同有位有机前辈的说法:做有机农业必须要懂哲学。东方传统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理论和实践的整体观,有机农业源于古老的东方农耕文明,继承和发展首先必须树立整体观,再结合西方现代科学倡导的定量观,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构建保护生态自然同时具有较高生产水平的理论体系,谓之师出有名。
 
2计有所长
观念更新将带来技术的创新,解决中国有机农业的短板就有了全新的方向,而技术的突破从来都不是有智慧的中国人的困难。
 
全方位开展生态有机农业系统技术的研发、实践和推广,建立和推广与系统技术匹配的有机生产作业管理体系,指导标准规范下的有机生产过程,创建基于生态环境保护(恢复)的、具有较高生产力水平的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化模式,谓之技有所长。
 
3合力共生
生态有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消费升级推动产品升级是市场趋势,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化学农业对食品安全和环境的威胁,对生态有机农业有了全面正确的认知,有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谓之合力共生。
 
教育消费者应该接受高价格的有机农产品是件十分困难的的事情,从理论上说,农产品的价格的确应该包括环境成本和保护农业收入等因素,但是在现阶段这种成本的直接转嫁,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同。只有有机农业的生产力得到较大提升,其产品的性价比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预期,有机产品的市场才会兴旺起来,也可以驱逐那些假冒的有机产品,这样,有机农业的春天才能真正到来。
 
结束语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两个要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客观规律。社会的发展,首先取决于生产力的进步,进而要求生产关系跟进适应新的生产力。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行业的生产力突飞猛进,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的革命的普及,社会生产关系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从解决信息互通到打通产销渠道资源、降低中间交易成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唯独生态有机农业没有跟随其他行业表现出生产力的提升,呈现出一块价值洼地。
生态有机农业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机会,找到中国生态有机农业的短板或者“死穴”,还需要有很好的方法去破解,掌握了系统理论和技术体系,才有可能拿到通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