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总站 > 有机产品认证 >
有机产品认证 有机食品真伪消费者难辨别 认证“一条龙”服务5万就能买到 有机食品认证 认证机构 认证公司 认证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 2018-08-27 10:28 点击:
有机产品认证 有机食品真伪消费者难辨别 认证“一条龙”服务5万就能买到 有机食品认证 认证机构 认证公司 认证咨询公司
5棵小葱20.58元,10斤装有机五常大米“炒”到500元,一袋500克的红枣98元……这些价格不菲的商品都有个共同特征——外包装上标注了“有机认证”。
 
  在日前举行的2018绿色可持续消费宣传周期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从58%上升到83%,“绿色消费”的概念在居民日常消费理念中越来越普及。在消费升级力量的推动下,新一代消费者不仅愿意购买高品质产品,同时也关注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据了解,我国有机食品消费市场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然而,人们所吃的有机食品真的是按照“有机”管理级别生产加工的吗?
 
  贴牌后“身价”倍增
 
  22日,经济导报记者在淘宝网上输入“有机食品”进行搜索,发现有机食品涵盖了大米、粗粮、牛奶、红枣、蔬菜以及水果等多个品类。一家名为“雪域佳品食品专营店”的店铺里,“天然有机食品1000克特级红枣”售价136元,“宁夏顶级有机大米2500g”标价498元。此外,在济南市多个大型超市的生鲜蔬果区域,有机、绿色蔬果的价格比普通蔬果的售价要高出数倍甚至十几倍。
 
  这些价格高到离谱的有机产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在济南历下大润发超市,经济导报记者与前来购买有机菜的年轻妈妈王虹交流时了解到,自从孩子出生后,王虹基本上只给孩子买有机食品。“有了孩子,自然对食品安全非常关注。听说有机农产品的生长和种植环境都明显优于普通农产品,为了孩子也不考虑这些成本了。”王虹还说,自己这样还不算特别讲究,在她加入的一个“有机食品海外购”的微信群中,很多年轻妈妈不仅对孩子的所有食品都要求是有机食品,包括妈妈们自己用的化妆品、洗护用品等也是通过海外代购的有机产品。
 
  “农产品分为普通、无公害、绿色、有机等4个等级,有机食品认证是食品质量认证的最高级别,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物质。除此之外,对土壤、空气、水等环境质量都有要求。有机食品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是目前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中国农业技术与产品协会副会长王稼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但目前很多“有机食品”前面可能都要加个“伪”字。
 
  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不得在产品标签上标注“有机”“ORGANIC”等字样及可能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和图案。但经济导报记者发现,所谓的有机认证标识,甚至可以在电商平台上随意定做。
 
  23日,经济导报记者以“绿色有机食品标识”作为关键词在淘宝网上检索,发现数家店铺可以提供制作有机标识的业务。经济导报记者与其中几家店铺的客服交流后了解到,其店铺中有相关矢量图,买家付款后,店家根据客户要求的数量和尺寸定制,且承诺扫码后100%可以显示相关认证信息,不需要提供任何有机认证资料。与有机食品高昂的价格相比,这些印有“中国有机产品”“ORGANIC”等有机标志字样的矢量图价格却异常便宜,如果一次性定制几百份,折算下来每份只有几角钱。
 
  “一条龙”灰色服务
 
  “我的客户只吃我们家自己种植的草莓、桑葚,虽然价格贵且等待时间长,但是我们确保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在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的“芊芊采摘园”内,老板孙澍洪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了他们精心打造的大棚以及种植过程,这些有机水果确实比普通水果的种植成本高出不少。
 
  孙澍洪介绍说,他们种的草莓使用生物有机肥料,需要人工防虫,仅仅这些,一个大棚的费用就高出普通大棚5000元。除此之外,他们安装了物联网的自动调节控温设备以及防虫灯等工具,加上有机认证的管理费,一年要多出12000多元的费用。每年春节期间普通草莓卖到25元/斤就封顶了,可他们生产的草莓即便卖到45元/斤,依然有不少客户排队来买,原因就是这样种出来的草莓不仅安全放心,口感也不同,丰厚的利润让孙澍洪尝到了甜头。
 
  孙澍洪向经济导报记者透露,随着有机蔬果的利润增加,不少农户都在要求找一些咨询机构和服务公司做有机食品认证服务。
 
  经济导报记者在百度平台上搜索到一家可以代理有机食品认证的咨询公司,这家公司明确表示,可以帮助客户“在3个月内完成现场检查及产品检查工作,并拿到有机转换证书,第二年即可拿到有机证书”。据了解,与这样的机构合作,只需要缴纳5万元费用,全部由他们“一条龙”服务,而客户所做的只是提供企业证照和盖章签字等工作。
 
  王稼祥介绍,有机食品的认证要经过申请、材料审核、现场检查、检查报告、综合评审、颁证评审等多个阶段,目前大多数认证过程都需要经过第三方来完成,因此认证机构只能掌握自身负责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但具体拿证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承诺‘一次通过’的所谓认证咨询机构,完全无视有机食品生产规律,这种行为不仅是欺骗企业和消费者,更是对‘有机’意义的损害。”山东奇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宝明曾培育了多项高科技农产品。他表示,自己经常接到××机构、××协会的电话,都是可以为其办理“有机”标志或者“原产地”证明等内容的电话营销,这些公司存在已有时日。
 
  据了解,目前一些商家为了逐利,打起了“概念牌”,导致市场上很多声称“有机”的杂粮、蔬菜等农产品没有经过认证,这无疑也助长了相关机构的“气焰”;还有不少种植基地经过了有机认证,但包装、加工等环节没有获得认证。因此,很多“有机产品”名不副实。
 
  需赢得消费者信赖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济南市历下大润发超市,不少有机菜因为鲜有人购买,晚上8点后,菜品会捆绑销售,甚至过了两三天后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在有机产品备受热捧的另一面,不少消费者表示,有机产品的价格已经超出了其购买力。此外,不少假冒有机产品的出现,让消费者对于这个市场的信任度不断下降。
 
  在历下大润发超市,经济导报记者对着一棵白菜包装上的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可以看到,这棵白菜的出产地是山东济南历城区唐王镇、种植区域是山东万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白菜地块,有机认证的机构是北京万丰。
 
  据了解,目前手机上的一些小程序,如“溯源码”“农业安全信息”等,可以直接扫描认证信息。
 
  据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主任顾绍平介绍,目前,我国认证机构已超过70家,对1.2万余家企业发放认证证书1.9万余张,有机标签备案19亿枚,获得认证的有机植物种植面积超过200万公顷,有机产品总产值已超过1300亿元。
 
  “从总量上看,中国已经是有机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有机市场规模位列世界第四,但有机产品生产面积占农业生产总面积的比重还很低,人均消费有机产品的金额也很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非常需要绿色有机产品来保障消费安全。”山东省农技协蔬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臧虎表示,一方面,需要在消费端科普宣传有机标识和理念,让消费者了解有机生产方式;一方面,还需要引导消费行为,为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信任的通道。
 
  如何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有机理念和产品?王宝明认为,除了民间的一些行动外,最需要的应该是政府和行业的监管。“有些企业存在虚假宣传现象,靠投机取巧在广告宣传上重金投入,对于这样的行为,目前还存在监管空白。”王宝明表示,在有机产品管理链条上有生产者、认证机构、监管部门三个环节,之所以出现“重认证、轻监管”的情况,是因为认证机构往往是一种企业行为,而忽略了自身‘谁发证、谁监管’的责任,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重视对认证机构的监管,让整个链条处于有效、透明的体系中。
 
  “从源头把好认证关,是维护有机食品市场秩序、避免不良商贩借此忽悠消费者的重要手段。此外,必须建立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认证本身不变成商品。”王稼祥认为,让有机产品“真有机”,不能仅依赖消费者的火眼金睛,还需要监管部门“真给力”。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和检查,并通过公众监督,来最大限度地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