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环认证 四家企业木塑制品获环境标志认证 进入政府采购清单 十环认证查询 发布时间: 2018-04-13 15:47 点击:
十环认证 四家企业木塑制品获环境标志认证 进入政府采购清单 十环认证查询
“似木非木,有木之利;似塑非塑,无塑之弊。”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木塑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嘉在介绍木塑的时候,总喜欢搬出这句“谜语”。这种以木屑、稻草、花生壳等材料混合塑料而制成的新型生物质复合材料,既可以做成门窗、地板等室外用建材,也可以做成花瓶、牙刷柄等生活用品。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这种新型材料悄然兴起,如今已快速走进百姓的生活。
昨天上午,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在京召开“中国环境标志木塑制品进入政府绿色采购清单暨中国环境标志木塑制品认证企业颁证仪式”。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认证中心、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木塑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中环联合认证中心总经理张小丹介绍了木塑产品标准、认证及政府采购情况,并为获得中国环境标志木塑制品认证的四家企业颁发了认证证书。这四家企业是安徽科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州新峰木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佛山中科吉港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木普科技有限公司。它们的木塑产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认证流程的筛选,其生产过程和产品符合生态环境部颁布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木塑制品》(HJ2540)标准的要求。这表明,这四家获证企业生产的木塑产品近期可进入政府采购清单。
据出席会议的刘嘉秘书长介绍,木塑制品所用的“木”实为剩余的生物质资源,主要是林产品加工废弃物如锯末、刨花、木屑、竹屑和竹绒等,还有草本材料如麦秸、稻草、棉杆、麻杆、糠壳、花生和板栗壳及甘蔗渣等,经过筛选、粉碎、研磨等工艺处理成木质原料。木塑制品中的 “塑”目前主要是采用热塑性塑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氯乙烯(PVC)等,实际生产中可以用新料,也可以用回收料以及二者的混合料。目前,聚乙烯、聚丙烯基木塑制品用于户外建筑制品,聚氯乙烯基木塑制品主要用于室内装饰。
刘嘉说,木塑制品和木材制品相比,具有三大优势:原料广泛,属于国家鼓励的可持续综合利用材料;产品外观和木制品具有同等感受,外观和质感酷似木材,并具有和木材一样的加工性能、施工性能,且能满足个性化设计要求;产品很大程度上避免天然木材的缺陷,如龟裂、翘曲、疤结、明显色差。因此木塑复合材料发展优于天然木材制品。同时,木塑制品与传统木材制品相比还具有以下四个明显优势:不含甲醛、甲苯、铅/铬等等毒害物质,环保安全性非常可靠;木塑材料具有极好的防潮、抗水、防蛀等功能特点,可大大提高家居制品的环境适应性;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可塑性和易安装性大大减轻了家具制造、安装的工作量,非常符合装配式建筑要求;木塑复合材料的免涂装特性可以减少VOC释放,并可降低使用成本。此外,木塑产品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木材,从而有利于保护森林等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辛志伟介绍说,大量人工复合板材和胶黏剂用于家装建材、家具、地板和室内物品,其中释放的甲醛、甲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这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也会释放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为雾霾的帮凶。木塑制品作为一种全新的生物质新材料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2015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木塑制品》,旨在解决大量人工复合板材和胶黏剂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据了解,中国在90年代末期开始引进和应用将植物纤维和塑料结合的环保复合型材,即木塑制品。木塑建筑制品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伦敦和里约奥运会以及诸多城市园博会等重要场所已经大量使用,促使木塑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到2017年,中国木塑产品产量已接近3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生产、销售、消费以及出口均居世界首位,并且地位稳固。“在中国工业体系中,木塑产业是小产业,但在世界木塑产业中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刘嘉这样形容。他还指出,作为一个资历尚轻但充满朝气的产业,中国木塑产业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制造业中为数不多的、享有与发达国家同行平等话语权的产业之一。
但刘嘉也表示,我国木塑产品目前仍存在一些短板,如企业分散化甚至破碎化,中低端技术及产品占主导地位,粗制滥造产品败坏了行业名声,尤其是生物质原料的生产和供应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行业标准,等等。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秦特夫也说,尽管木塑产业整体上做到了绿色环保,但是优质产品的体量太小,占总量的30%都不到,由此导致优质产品在整个木塑产品体系中没有多少话语权。木塑制品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和标准的制定,以及上述四家企业获得环境标志认证,有助于推动整个产业向优质高端方向发展。
辛志伟也表示,越来越多的木塑制品获得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并进入政府绿色采购清单,有助于人们选择绿色产品,远离甲醛等有机挥发物造成的室内污染。这也是生态环境部环境认证中心向污染宣战,积极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行动的一部分。